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半岛·BOB 新华社天津1月8日电(记者张宇琪、杨文)8日,一列装载着长城汽车配件的列车从天津新港北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出发,该班列从二连浩特口岸出境,驶向俄罗斯谢利亚季诺站。这是该站2025年发出的第一列中欧(中亚)班列。 据天津海关统计数据,2024年,天津口岸共发运天津中欧(中亚)班列超过600列,装载货物6万标箱。 一系列数字化、智能化创新举措正为中欧(中亚)班列发展持续赋能,也为企业减负。海关与铁路、港口协调联动,高效对接通关、物流等环节,加速海铁联运班列货物流转。 “在海关和铁路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作为天津中欧(中亚)班列运营平台,通过‘铁路快通’模式,进一步压缩中欧(中亚)班列货物在途时间,口岸通关时间较以往缩短1至2天,为企业降低了物流成本。”货物承运方、天津东疆国际班列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欢介绍说。 中欧(中亚)班列在天津国际陆港装运货物。 新华社记者李然 摄 在通关环节,天津海关推广应用铁路进出境快速通关业务模式,进一步简化了班列进出境海关监管手续,依托“港场直通”和“一站式”预约通关等便利措施,货物自卸船至运达铁路堆场可实现“半日达”,通关手续实现“即时办”,有效避免了货物口岸查验造成的积压和换装困难。 天津贝斯特捷运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业务经理杨学华介绍说:“2024年公司业务量有明显增长,还有很多外地的客户专门到天津办理业务。”
半岛·BOB 近年来,含山县依托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和深厚的产业基础,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通过政策扶持、市场引导及“以商招商”等创新模式,含山县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上取得显著成效,正逐步成为华东地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重要基地。 在含山县经开区一辆等候发车的货车上,整齐摆放着一个个巨大的“保温桶”。桶内储存的是新能源汽车结构件关键原材料——刚刚熔炼完成的液态铝合金,货车将运往安徽朗劲制造有限公司。在该公司的一期厂房内,原材料通过全自动化压铸岛,一件件轻量化铝合金汽车转向机壳体生产出来。 2022年,南京朗劲集团扩展业务到含山县,成立了安徽朗劲智能制造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从事汽车零部件制造,致力于产品轻量化研发生产。 “压铸行业浙江的企业数量很多,整车厂也主要集中在江浙沪皖地区。”安徽朗劲智能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勇表示,“落户含山,让公司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我们正全力加快二期建设,计划总投资约1.2亿元,项目建成后,达产可实现年产值2亿元。” 含山县独特的地理位置——“一县望六市”,为其带来了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为进一步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含山县创新实施“以商招商”模式,通过聘请8名落户重点企业负责人作为县招商顾问,利用其丰富的人脉资源和广泛的影响力,成功吸引了众多优质项目落户。自2020年出台招商引资项目引荐人奖励暂行办法以来,含山县已对提供有价值项目线索的引荐人给予丰厚奖励,有效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招商引资的热情。 通过政策扶持和市场引导,含山县初步形成了以爱柯迪、鸿图为代表的三电系统,以及以贝斯特、海立、三基、朗劲等为代表的汽车底盘系统等多家企业集群。这些企业涵盖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六大系统。 2024年上半年,含山县申报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入库企业达32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0家、10亿元以上企业1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 近年来,含山县积极引进众多优质新项目,全面贯通了从集采熔炼到压铸加工、表面处理等关键生产环节。同时,通过构建橡胶件、注塑件等配套产业链,该县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垂直整合、横向互补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生态圈。 在此基础上,涌现出了一批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生产上下游的企业,如明豪汽车零部件、三基轻量化铝合金、华誉新能源汽车轻金属合金等,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徐宏博)
半岛·BOB 5月21日上午,奉贤区举行2024年二季度重大产业项目开工暨凯宝药业现代中药智能制造产业化项目开工仪式。区委书记袁泉出席并宣布开工,区委副书记、区长王益群致辞,并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培荣、区政协主席陈勇章等共同为项目培土奠基。 今年以来,奉贤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把稳增长放在突出位置。一季度,规上工业完成产值639.0亿元,同比下降3.8%,与全市平均增速持平。完成工业投资35.1亿元,同比增长9.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9.15亿元,同比增长8%。完成出口112.7亿元,同比上升1.4%,增幅高于全市0.9个百分点。 今年二季度,奉贤计划开工重大产业项目10个,涵盖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等产业,总投资46.8亿元。其中,凯宝药业现代中药智能制造产业化项目、东山精密新能源汽车结构件智能研制基地项目计划投资均在10亿元以上,示范带动作用凸显。 上海凯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综合制药企业,属国家现代中药高科技产业化示范项目基地、国家级绿色工厂、上海市首批智能工厂、奉贤区首家上市公司。此次开工的凯宝药业现代中药智能制造产业化项目,总投资12.12亿元,主要用于企业现有产品、在研产品、未来新产品及新项目的规模生产和产能放大,全力打造“智能工厂”“绿色工厂”“观光工厂”“低碳工厂”。预计达产后年销售收入15.6亿元,实现税收1.5亿元。 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王建东主持开工仪式,区委副书记唐晓腾、工业综合开发区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永杰、新谊医药集团总经理刘宜善、上海凯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穆竟伟出席。
半岛·BOB 编导:张艺缤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半岛·BOB 近年来,国网湖北电力为辖区新质生产力企业提供用电报装“绿色通道”,在服务上做“加法”,在流程上做“减法”,持续提升办电便利度、获得感,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报装“预备制”助力项目加速跑 “马上入夏用电负荷大,我们今天给厂里电力设备做了全面体检,可以放心生产。”5月31日,国网湖北荆门供电公司营销工作人员胡盈龙来到湖北科达利精密工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与客户沟通用电事项。 国网荆门高新区供电中心工作人员来到湖北楚大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检查用电情况。新华网发 李翊嘉摄 作为锂电产业上下游龙头企业,科达利公司主要从事锂电池精密结构件和汽车结构件研发及制造,产品为荆门锂电龙头企业亿纬动力配套,是荆门“三大千亿产业”——以锂电为主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重要组成部分。 科达利公司于荆门掇刀区选址建设时,国网荆门供电公司就在湖北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了解到客户用电信息,立即与客户对接,确认客户用电需求。供电公司提前勘查周边电网,不到一周时间就完成客户基建项目报装,保障客户项目快速建设推进。后因生产规模扩大,科达利公司又需要申请用电增容11700千伏安。国网荆门供电公司又派“项目长”前来一对一主动服务,确保企业一期生产线在预定时间前投入使用。 “以前都是客户报装后办理接电流程,现在我们实行‘预备制’报装和‘项目长’服务,提前对接客户用电需求,切实做到‘电等项目’,保障企业用电无忧。”国网荆门供电公司营销运营中心工作人员黄伟表示。 国网荆门高新区供电中心工作人员来到湖北楚大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检查用电情况。新华网发 李翊嘉摄 2024年1-4月,国网湖北电力主动对接省内高新技术产业项目165个、报装容量151.53万千伏安,全力服务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用电。 快接电保障高新技术企业用电需求 3月11日,国网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供电公司市场班客户经理刘同涛来到武汉依迅北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项目建设现场,勘察现场用电施工情况。 武汉依迅北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2024年一季度湖北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项目之一,项目总投资9.5亿,用于研发、生产“北斗+时空”智能领域芯片、终端等软硬件,主要产品为高精度组合导航模组、高精度导航定位授时系列终端、智能网联终端等。 国网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供电公司为武汉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应急用电服务。新华网发 崔小龙摄 为更好服务武汉新城建设,国网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供电公司按照“一企一议、特事特办”原则,搭建政企共建“快接电”服务专班,促请政府组织联席会议,会商服务武汉新城建设供电方案。供电公司同时开辟“高新项目绿色通道”,通过提供“全周期”、容缺受理等服务,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最优最近电源点接入方案,进一步简化办电手续、压缩接电时间、降低办电成本,确保武汉依迅北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项目投产“能快则快、应省尽省”。 作为经济运行“晴雨表”和“风向标”的电力数据,能直观反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态势。今年1-4月,湖北高新技术及装备制造类行业动能强劲,除计算机通信用电量增长迅猛外,专用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9.39%、电气机械用电量同比增长8.71%。 7×24小时供电服务打造“无忧环境” “客户需求在哪里,供电服务就跟进到哪里。”为助力高新技术企业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加足马力”,国网湖北电力前移服务“起点”,主动走访企业、政府,沟通客户用电需求,从等待申请向超前主动服务转变,用心用情优化电力营商环境,躬身服务当好“电小二”。 国网丹江口市供电公司三官殿供电所员工来到湖北共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配电室,征求用电意见。新华网发 王英华摄 5月22日,国网丹江口市供电公司三官殿供电所“鄂电红马甲”谭成仁来到白果树工业园湖北共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征求用电意见。 湖北共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内唯一一家覆盖甾体激素类全产业链条的生产企业。该公司率先突破生物技术壁垒,成功研发出4—雄烯二酮、维生素D3等产品并实现量产,打破了西方国家在这一领域的长期垄断。 3月15日,湖北共同生物科技公司医药中间体生产项目正式竣工投产前,因项目生产用电“24小时不可间断”特殊性,国网丹江口市供电公司主动对接企业,及时了解用电需求,并对企业用电设备、常规负荷、额外用电需求、值班电工、应急预案、是否有自备应急电源、是否需要发电车待命等情况进行盘点,通过电话视频“问诊”、现场安全服务、后台监测用电曲线、建立应急网络等方式,提供7×24小时不间断供电服务。 国网丹江口市供电公司副总经理南金勇介绍,通过优化电网运行方式、合理调整检修计划、加强供电设施特巡特护、滚动更新应急值班方案等一系列措施,让共同生物科技公司生产有充足动力,并且为该企业提供了双电源供电,企业用电需求得到确实保障。(刘帮、刘恒、李翊嘉、黄佳妮)